分類:現(xiàn)代家庭教育常識   閱讀:

大部分父母認為競爭力就是“學習好”或”成績好”。只要讀書,性格孤僻無所謂,對世界沒了解沒自己的評斷無所謂,沒個人愛好,沒社交和朋友更無所謂,只要考上大學就會有競爭力,人生就有了牢靠的依托。其實,這已經(jīng)是落伍的育兒觀了。一個孩子對未來追求的高或低、遠大或狹隘,實在取決于在孩子的人生早期時父母所植入的各項“任務(wù)”是什么?

我把上期做的關(guān)于競爭力的微訪談問答整理出來,希望廣大家長能從根本上看清問題的主次,不為了某個階段性的目標(高考),而把孩子18年的成長歲月設(shè)為牢籠,禁錮了孩子,更讓自己成為了牢獄的看守人。

第一部分:如何為未來做足準備?

問:現(xiàn)在社會發(fā)展日新月異,能預測三五年后的狀況都是特別難了,而小孩離成人還有十好幾年時間,怎么才能對未來做有效的預測?我覺得這是個超級難題。

答:我們能預測未來嗎?能為孩子準備好在未來社會中需要的各種競爭力嗎?想想我們自己,在20歲時沒能預測到今天,也就是那時的未知的“未來”,那么今天的我們?yōu)槭裁茨転槲覀兊暮⒆宇A測出20年后的那個未來呢?然而,未來總會來到,孩子究竟需要擁有什么樣素質(zhì)、情懷、才能和體格才可能在新世界里游刃有余呢?我想先介紹一下世界其他國家的部分案例。

美國:注重過程和能力

1. 很早讓孩子學習自理,如自己吃飯、入眠;

2. 絕對尊重個體,培養(yǎng)獨立意識和個性,為建樹獨立思維的人打下基礎(chǔ)。

3. 情感教育,“對人友善是做人基本道理”,用愛與寬容來保證孩子生活動力和活力。

4. 帶孩子走出去,在有趣的活動中完成成長。

挪威:注重自然的影響,在行動中學習

1. 孩子必修課不是學科知識,而是學會在大自然中生存。零下15度以上,戶外活動風雨無阻。

2. 幼兒園配備自然活動器材,如供孩子“摸爬滾打”沙坑。

3. 注重游戲中隱性學習,在輕松快樂的游戲中學習。

4. 提供親近自然機會,培養(yǎng)孩子對大自然的熱愛及保護意識。

日本:注重禮儀,學習感恩和為人

1. 幼兒園學習重點是“學會笑瞇瞇和說謝謝!”

2. 運用佛教思想培養(yǎng)感恩之心,幼兒園多建在寺院旁,寺院主持常兼任幼兒園園長。

3. 生命教育,通過生日活動讓孩子了解生命的由來,讓孩子懂得尊重生命。

4. 禮儀教育貫穿始終。

從以上分處不同地域的3個國家來看,孩子早期教育中基本已淡于知識性的直接灌輸和搶先灌輸,相反大家都從本國的文化和傳統(tǒng)出發(fā)聚焦在孩子的最基本的為人素質(zhì)和素養(yǎng)上,為建樹一個健全的人格做早期的鋪墊。

如此不在乎知識的澆灌是為了什么?這恰恰回答了本題的最本質(zhì):因為,知識時時在變、時時需要變,而人的綜合素質(zhì)才是未來競爭力的起點和終點,這份綜合素質(zhì)的基石就必需是從兒時開始打造起來的。

第二部分:如何早教才有效?

問:現(xiàn)在孩子的附加教育實在是太多,如果父母把自身的素質(zhì)不斷提高,并且在寓教于樂中將自己的一切言傳身教給孩子不是更能節(jié)省人力物力又更見成效?

答:6歲前早教,知識學習不該排首位,更重要學習應(yīng)該是:

1. 運動技能,涉及健康和身心發(fā)育,是所有后續(xù)學習的基礎(chǔ)。

2. 性情和習慣,開朗活潑的孩子勇于嘗試,好習慣慢慢造就好性格。

3. 獨立能力,粘媽媽孩子會比其他孩子更少更晚接受新事物。

所以,我說最有效的早教就在家里,其它影響為輔。家中的人文和素養(yǎng)環(huán)境不夠理想,那么這個早教的成敗也就很明顯了。

問:我家然然2歲了應(yīng)該開始什么教育呢?買小天才早教機或者雙語不用教可以了嗎?

答:你還是沒有聽明白,2歲孩子的早教師是媽媽。如果媽媽想讓孩子讀書,就自己和孩子一起讀;想讓孩子幫助人,就一起做角色扮演;想讓孩子獨立吃飯,就一起吃,讓孩子模仿。

問:提問:孩子九個月,需要上早教班嗎?

答:對這個月齡最好不要定義為早教,有了這概念父母就會變得“貪”,會對孩子的表現(xiàn)有絕對標準,會怨孩子沒學到?jīng)]進步,會怨學校收費多得不償失。其實,也就是找點有益的活動讓孩子在一個新環(huán)境里去感受,這活動應(yīng)該是孩子和家長一起在地上進行的,可能會配上音樂?,F(xiàn)階段,不求結(jié)果但求過程。

問:寶寶在幼兒園還需要報興趣班嗎?是不是太累了?

答:以興趣為主,不要把興趣班看成是只求結(jié)果的一種學習。我的孩子周末學習擊劍,網(wǎng)球,游泳,打空手道,這些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,所以有無比的熱情和堅持,還學會了按時間表來安排自己的周末活動。只要孩子喜歡的活動,他們就不會覺得累;只要父母不強求結(jié)果,孩子就會在做的過程中學有所得。父母心態(tài)偏差往往是錯誤的開始。




版權(quán)聲明:部分文章來源于網(wǎng)絡(luò),僅作為參考,不代表本站觀點。如果網(wǎng)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(quán),請聯(lián)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!


上一篇:教育:逆境易成才or順境易成才?

下一篇:教育:“窮養(yǎng)”孩子的標準是什么?


  相關(guān)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