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:現(xiàn)代家庭教育常識   閱讀:

“從自理能力和個性上,你很容易判斷一個孩子是父母帶大還是隔代養(yǎng)育的?!笔嶒炗變簣@保教主任徐菁說,通常,隔代養(yǎng)育的孩子自理能力差一點,甚至不會自己吃飯;他們的個性也比較極端,要么膽小,要么霸道。

為什么會這樣?

鄭州大學教育學院心理系副教授許慧說,俗話說“隔代親”,老人比父母更溺愛、遷就孩子。然而,兒童早期是要發(fā)展很多技能的,如果老人事事代辦或過度保護,只能讓孩子錯過探索新事物的最佳年齡,阻礙自理能力和獨立性的發(fā)展。

徐菁舉例說,2~3歲是語言發(fā)育的關鍵期,但往往孩子的一個動作,老人就能猜出他的所求,便立即滿足他,長此以往,孩子少了表達需要,會影響語言發(fā)展。

“由于生理的原因,老年人一般喜靜不喜動,這樣會不自覺地限制孩子的活動,不利于孩子的身體發(fā)育、個性發(fā)展、能力增強?!痹S慧說。

經(jīng)常讓孩子待在家里,接觸新鮮事物和與人交往的機會自然少了,可能導致視野狹小,不敢面對生人,缺乏探索欲和創(chuàng)造力、想象力,嚴重的還會造成孩子固執(zhí)、退縮、膽小等性格。

此外,老人多關注孩子的吃穿,卻很少和孩子進行心靈交流,可能造成孩子孤獨、冷漠的性格。

1歲6個月前父母要和孩子最大程度地相處

現(xiàn)實生活中,老人的傳統(tǒng)育兒觀念,經(jīng)常引起年輕父母的反對,這不僅影響家庭關系,如果經(jīng)常因此而發(fā)生沖突,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。

“如果老人溺愛孩子,父母又較為嚴厲,在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下,判斷力很弱的小孩子會不分利弊地倒向對自己有利的一面,逐漸學會察言觀色,見風使舵。”朱曉華說,誰對他有利,他就聽誰的,有時甚至故意制造點矛盾讓雙方爭執(zhí),使自己投機取巧,顯然對以后的人格發(fā)展不利。

即便雙方教育觀點一致,祖輩在經(jīng)驗基礎上,能不斷更新科學育兒理念,“隔代養(yǎng)育”也不能代替“親子關系”。

“教育孩子是父母的權利和義務,老年人可以適當幫忙,但最好不包辦,否則,會疏遠父母與孩子的感情?!痹S慧提醒,尤其0~1歲6個月,和父母最大程度地相處,是孩子形成穩(wěn)定依戀關系的關鍵,決定了他與別人相處的安全感。

“如果孩子從小沒有形成良好的依戀關系,容易出現(xiàn)疏離感、親密焦慮和不安全感等問題,將來可能很難和別人溝通,甚至影響成年后的社會、家庭生活。”

·上一篇文章:教育:父母必讀的27條育兒良言
·下一篇文章:教育:任性行為,家長們該如何處理?

轉載請注明轉載網(wǎng)址:




    版權聲明:部分文章來源于網(wǎng)絡,僅作為參考,不代表本站觀點。如果網(wǎng)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!


    上一篇:教育:父母必讀的27條育兒良言

    下一篇:教育:任性行為,家長們該如何處理?


      相關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