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:現(xiàn)代家庭教育常識   閱讀:

做好父母其實很簡單,很多時候,你往往不是做不到,而是想不到。這里的建議也并不難,但它們來自美國PARENTS雜志龐大的專家顧問團,絕對值得聽取。

1、許個愿:

不用時時刻刻都以孩子為中心,但是每周要拿出一兩個小時來,滿足孩子幾個愿望,別分心、別煩心,哪怕做一個已經(jīng)讓你膩煩的小小游戲。一定要記住孩子需要你的陪伴。

2、讓“我愛你”成為每一天的前奏和尾聲:

我們總是認為愛是應(yīng)該有行動去表示的,但是為了讓孩子們知道怎樣去表達,我們還是要常常虛實結(jié)合一下。

3、精挑細選寶寶用具:

別以為多多益善,恨不得把整個地球都塞給寶寶,那樣只會過猶不及。給孩子挑選玩具和兒童器材要格外注意材料和功能,多和其他用戶、專家交換意見;及時準確地了解產(chǎn)品的性能,觀察寶寶怎么玩兒,并給予適時的指導(dǎo)。

4、逃離現(xiàn)場:

如果孩子正在因為什么人或事鬧個沒完,從后面把他抱走,太多的正面“接觸”有時只會讓局勢升級。

5、浪漫絮語:

將約會和獨處進行到底,在孩子面前也不回避親密,不要吝惜對你的另一半說:“我愛你”。(在孩子面前甜蜜的竊竊私語只會讓他感到父母的美好與親密,這就是愛的教育)。

6、別急于懲罰:

每個孩子心里都有一個杯子,渴望被愛、關(guān)注、諒解和尊重盛滿。不小心把玩具弄壞了、大便干燥帶來的挫折感、批評等都會讓這個杯子一下子變得空蕩 蕩的。如果孩子淘得有點過,先聽聽他的解釋,拿點時間觀察,考慮一下哪種反應(yīng)或許有實際效果。有時交流比批評和懲罰有效得多,而且他讓你和孩子更接近。

7、別為孩子挑食緊張:

孩子不會讓自己餓死的,最好多給孩子的飲食來些花樣,少食多餐。再有就是要讓孩子知道你有多愛吃蔬菜。

8、先行動、后商量:

當孩子淘氣惹禍的時候,先果斷采取行動,以后再“心平氣和”地交流此事,因為在氣憤當中很難公允,容易有狡辯。

9、親密昵稱:

給寶寶起個小名,可以表達寶寶的一個特點,昵稱可以反映你和孩子之間的獨特聯(lián)系。昵稱多的孩子也是獲得寵愛多的孩子。

10、將暴力傾向扼殺在萌芽里:

不要讓孩子打你或者踢你,哪怕你了解他生氣了或是有挫折感了。你要立刻阻止他(當然不能以暴制暴了),并告訴他:“你不可以打爸爸媽媽?!?/P>

11、 教孩子簡單的兒歌或詩詞:

節(jié)奏和文字的聲律是很好的啟蒙材料,對以后孩子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潛移默化的幫助。

12、別讓寶寶在你的懷里入睡:

寶寶困了,打著哈欠,這時候把他放到小床上,讓他自己學(xué)會安靜入睡。

13、承認錯誤:

對孩子說出:“對不起,我把事情弄糟了”是需要很大勇氣的,但是這是人和人交往的一部分:承認自己的錯,也諒解別人的開始(即使是寶寶)。

14、在小小挫折中提高抵抗力:

你是不是曾一度想讓孩子生活在天堂里:沒有失望、挫折、壓力、眼淚、時刻都圍繞在愛的光環(huán)中……?如果真是這樣的話,你就錯得有點兒離譜了,因

為你所做的恰恰是把恐懼、痛苦、失落這一切的“慢性毒藥”親手包上了厚厚的“糖衣”,送進了孩子的口中。當“陣痛”來臨的時候,你能一直為孩子準備好“止 疼片”嗎?不,他們需要自己止痛,自己療傷。請相信他們吧,其實他們結(jié)實著呢。

15、避免惡性循環(huán):

如果孩子做了件錯事,你說了100遍也不管用,那么就別再給他第101次警告,不妨想一個辦法,使他改正得更容易些,更有趣味些。比如他總是把衣服亂扔在地上,那么就釘一個合適他身高的衣鉤,并且做好榜樣,好奇的他一定不會讓你再一次失望。

16、避免惡性循環(huán):

如果孩子做了件錯事,你說了100遍也不管用,那么就別再給他第101次警告,不妨想一個辦法,使他改正得更容易些,更有趣味些。比如他總是把衣服亂扔在地上,那么就釘一個合適他身高的衣鉤,并且做好榜樣,好奇的他一定不會讓你再一次失望。

17、允許孩子探險:

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磕磕碰碰,或是把東西翻得亂七八糟,但這是孩子學(xué)習的捷徑,我想每一個父母都不會剝奪他們寶寶 “自學(xué)”的機會。

18、叫醒孩子:

叫醒孩子有時比等他自己起床要好。早晨叫他,中午他或許會比較容易睡個午覺;下午叫醒他,晚上他可以睡得更好。

19、禁止孩子說壞話:

怨恨、嫉妒都不是與生俱來的,而是慢慢養(yǎng)成的。別讓孩子在你的面前說別人的壞話,尤其避免理由不充分的厭惡。要使孩子學(xué)會發(fā)現(xiàn)其他人身上的優(yōu)點,尋找共性,尊重他人的特長;學(xué)會體諒別人,而不是挑剔他人。

20、轉(zhuǎn)移注意力來制止淘氣:




版權(quán)聲明:部分文章來源于網(wǎng)絡(luò),僅作為參考,不代表本站觀點。如果網(wǎng)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(quán),請聯(lián)系我們及時刪除處理!


上一篇:教育:家有“神童”,怎么辦?

下一篇:教育:隔代養(yǎng)育會阻礙孩子的自理能力嗎?


  相關(guān)推薦